江门台山西装定制-2021台山制衣厂招聘信息
恩平碉楼攻略旅游景点介绍 开平碉楼和恩平碉楼
想去开平碉楼旅游,怎么走,沿途需要多长时间,沿途还有什么风景?
去开平看碉楼,都是去看一些碉楼群的,一来去立园,二来是去自力村,还可以去赤坎古镇看一下,那里还有个赤坎影视城,其次开平附近是很多温泉的。可以去玩一下。
1,锦江温泉,最动感之泉,位于恩平,有冲浪,漂流等动感设施,是我去过觉得开平附近最好玩的一个温泉啦。
2,帝都温泉,也处于恩平,有世界少有的滑温泉,有很大的温泉瀑布群,养生健康。
3,富都温泉,位于台山,王牌项目是飘雪温泉。
4,康桥温泉,位于台山市白沙镇,园林度假式的温泉。
5,金水台温泉,位于水台镇,有冲浪,滑梯,鱼疗等设施。
6,金山温泉,位于恩平,以天然温泉取胜,虽然没什么动感设施,但它的泉水是最天然的,也是疗效最好的一个。
恩平有哪些景点?
恩平花海欢乐世界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30亩,建设内容包括:樱花园、时花世界、文化园、机动游戏、水上乐园、农作物种植、高档优质水果种植和知青休验区等板块。规划建设花海水帘洞、花海瀑布、雄鹰展翅、花海观赏小长城、毡帽踏龟长寿山、天鹅朝凤、水上乐园、休闲氧吧和儿童欢乐谷九大景观。
锦江温泉
锦江温泉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集住宿、饮食、娱乐、保健、商务、会务、休闲和大型露天温泉融为一体的中国温泉文化经典之度假胜地。
门票价格:80元
开放时间:7:00-次日2:00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
金山温泉度假村
金山温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并拥有丰富的地下热资源,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
门票价格:100元
开放时间:8:00-24:00
地址:恩平市那吉镇
帝都温泉
帝都温泉四周翠山环绕,山林绿野,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犹如仙境一样。
门票价格:65元
开放时间:8:00-24:00
地址:恩平市良西镇热水村东门路34号
温泉乐园
温泉乐园是一所集住宿、饮食、露天温泉、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广东省最具特色的天然园林式温泉景区,享有“南国仙泉”之美誉。
门票价格:68元
开放时间:7:00-24:00
地址:恩平市那吉镇
泉林度假区水禾田温泉
泉林的水禾田温泉拥有天然优质的温泉资源,定位为高端精品养身温泉。
门票价格:138元
开放时间:9:00-24:00
地址:恩平市东成镇泉林路
镇海湾红树林
看红树,首选恩平市的镇海湾红树林。
和暖的阳光洒下来,海水银光闪闪,近3公里的大堤向东延伸开去,左侧是密密层层的红树林,右侧是大片的野草丛,星星点点的野花在探头探脑。
远离闹市,感受一片超凡脱俗的静谧,只听见鸟的叫声,还有垦围那边传来的歌声,这一切,荡涤人的心灵,让人挪不开脚步,只想张开臂弯,深深地呼吸,热烈地拥抱这大片的红树林——恩平市横陂镇海湾红树林!
云礼石头村
这里房子是用石头建的,路是用石头铺的塘基是用石头砌的,村边的水渠是用石头筑成的,村子围墙、菜园地也是用石头垒成的,这些石头建筑,巧夺天工,独具一格,成为恩平市独一无二的、地地道道的石头村。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恩平那吉镇西部
冯如故居
冯如故居是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建于清代,坐南向北,砖木结构,是一间典型的三间二廊的旧式平房,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委会杏圃村
泉林阿洲乐园
阿洲乐园有多种主题活动,有着宽阔的草地、清澈的湖水、美丽的山丘,以及看不完的原生态美景集,是亲子农乐、休闲养生、运动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乐园。
门票价格:40元
开放时间:9:00-18:00
地址:恩平市东成镇泉林
香家堡梦幻花世界
香家堡梦幻花世界以亲子活动为核心主题的自然生态乐园,提供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户外拓展、牧场养殖、手工益智DIY等项目。
门票价格:60元
开放时间:9:00-18:00
地址:恩平市新楼村
开平碉楼的解说词
开平碉楼是中国民居中土洋结合的一种形式,主要建造年代在20世纪。但追溯其历史,可以远至明代。
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村的人口不断增加,而楼的容量又有限,再遇紧急时,总是人满为患。在水患人祸不断发生的日子里,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居住在三门里村的芦庵公的曾孙关圣决定在村中兴建一座更大更坚固的楼。
这座楼建于清代初年,坐北朝南,楼高大约十公尺,共有三层。楼的占地面积约一百五十二平方米多,算是比较大的楼。这座楼的墙壁全是用一种较大的红砖砌成的。砖长三十三厘米,宽十五厘米,厚八厘米,墙体的厚度竟达到九十三厘米,接近一米之厚!
修建这样一座楼的确要花不少钱,所以关圣徒建到一半时,发现钱已不够建完楼。据说,他的夫人谭氏见此情景后,拿出私蓄,楼才得以完成。为求吉利,关圣徒将此楼命名为“迎龙楼”。
从平面上看,这座楼呈长方形,但四个角各突出一块。每层的四角都有枪眼,最下面一层的正立面开有一个拱形顶的小门,门的两边各开一个四方形的小窗户。从平面上看,每一层都分中厅和东西耳房。从造型上看,楼顶是传统的硬山式屋顶,而且屋顶很小,前后并不出檐。
别看迎龙楼其貌不扬,它可是开平碉楼的起因。
三门里及其附近等村的地势低洼,房屋易遭洪水淹浸,有时一年发生数次洪灾,百姓苦不堪言。史书记载,清朝光绪甲申(公元1884年)和戊申(公元1908年)年的两次特大洪水,各村的房屋几乎都被淹没过顶,但躲进迎龙楼的村民避开了危险,全都活了下来。由于瑞云楼早已毁坏,开平人对迎龙楼的防卫功能有口皆碑。人们敬重楼,仰慕楼,只不过建这样的楼太贵,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所以开始摹仿建楼时,往往几个村才建一座碉楼。
除了防御洪水外,防御土匪是建碉楼的另一个原因。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个县之间。立县以前,历来是四不管的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紊乱,所以地方希望建县以保太平。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始建开平县治,所以开平县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县治虽然建立,但要保证天下太平,并非易事。
翻阅开平县志,碉楼的功能除防洪以外,更加偏重于防范盗匪袭扰。民国二十一年的《开平县志》,记载了“奉父楼”的故事。
清代初年,盗贼十分猖獗,不仅夜闯民宅、、、抢劫、而且还常常绑票勒索钱财。一次,许龙的妻子被土匪掠走上山,土匪派人捎信来勒索赎金。许龙的儿子许益赶快将钱备齐,准备和匪徒商量议赎的问题。这时,许龙的妻子暗地托人捎来口信:“母不必赎,但将此金归筑高楼以奉尔父足矣!”当天夜里,许龙的妻子乘匪徒不备,从山上投崖而。许益便遵照母亲的遗嘱,修建一座“奉父楼”。
朝代的更迭,往往带来社会的。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土匪乘机抢劫百姓。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一大群匪徒劫掠赤坎开平中学。旁边鹰村碉楼的探照灯一下子打开照射,四处的乡团闻讯及时截击,救出校长及学生十七人。
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开平,海外华侨得知后也十分惊喜,觉得在防范匪患中,碉楼确有作用。因此,他们宁可在外节衣缩食,也要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开平人一下子兴起了建碉楼的风气,人们不断总结使用经验,国外的华侨又反把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介绍过来,中西融汇,华洋并举。
开平碉楼的建筑占地普遍不大,人们追求的是高度,这样可以眺望,晚上便于射击。碉楼的结构一般是用生土材料。生土墙又分为土坯墙和版筑墙两种形式。土坯墙建得快,只要土坯干透以后,一次就能从底部砌到顶楼。为了延长土坯的寿命,人们还常常在土坯墙的表面,先抹上灰砂,然后再抹一层水泥,这样可以防御雨水的冲刷,也能防止枪弹的射击。
版筑墙是用黄泥、石灰、砂子和红糖水混合拌成的三合土材料,在两块大木板中使劲夯制而成墙的。开平碉楼的夯土墙都不厚,一般也就一尺多,比福建土楼要薄了。不过,三合土的坚固程度和低标号的水泥墙硬度相等,抗张力甚至更大。但是这种夯筑法很费工时,要等先筑好的墙体干透之后才能再筑上面一段,所以体积庞大的碉楼一年内不太可能完成。
用生土材料砌成的墙体占大多数,更有全部用钢筋水泥墙体的,但这种楼造价太贵,所以极少见到,当时水泥是依靠进口,所以人称“红毛泥”,水泥是用一米多高的木制圆桶装的。碉楼的楼板有用钢筋水泥楼板的,也有用木地板的。有的钢筋水泥楼板是水磨石的,光洁美观,底层还用方形釉面砖铺地,十分平整。有的碉楼内的楼梯扶手做工精细,展现欧式风格。
碉楼内部空间普遍不大,尽管每层都有窗子,但窗户很少。所以,碉楼只是作为应急使用,一旦发生情况全族人或全村人都躲入碉楼,一到天亮,大家再回平房休息。在贼匪猖獗的年代,一般碉楼上有年轻人守驻,看管上面的火炮、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范装置。
碉楼的造型有许多种,但绝大多数的形式为一个平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塔型建筑,建筑的最上层出挑一圈环廊或一圈阳台、几个挑斗。在出挑的顶层四边都设有枪眼,出挑的部分楼板上也有长条形的枪眼,以便向下射击,使匪徒不能接近碉楼。
除顶层设枪眼外,其余各层都有小窗,小窗内有竖向的铁条、外面是用超过三厘米厚的进口钢板做的钢窗。小窗的目的是平日用来通风和照明,一旦有匪情,关上钢板做的窗扇,外面是一个平面,枪弹无法射入。碉楼的底层设一小门,门都是钢板的,闩上后,外面人打不开,也撬不开,而且上面还有枪可以射击,匪徒根本无法靠近。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开平碉楼位于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开平碉楼有避盗防涝、抗日据点、***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丘陵平原。该村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民居和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全村现有农户63户、179人,海外侨胞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村民朴实大方,乐观开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铭石楼高6层,第1层为厅房,第2至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自力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
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
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可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在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1、明朝的红砖,
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
3、近代的红砖。
今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现在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可以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现在,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有没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2
开平景点已实行联票,包括四个景点:立园60元,自力村碉楼群50元,赤坎影视城20元,马降龙碉楼群50元。联票收费130元,可以去四个景点,两天内有效。除四个经典的联票外,也可以购买马降龙和自力村碉楼群两处的联票,票价90元,但只给开收据,无正式门票。马降龙村落的售票处早9点以前通常无人值班,即无处购买门票。瑞石楼没有正式售票处,要想进楼,需在楼下向当地村民交些钱才可进去。现在要价涨到30元,但可以砍价,砍的多少视个人本事和当日生意好坏而定。
广东开平碉楼旅游景点简介:
开平碉楼的历史
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的人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
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在建造的过程中,开平碉楼有意识、无意识地仿造了国外的各种建筑风格。多数吸收了古罗马的风格,也有的采用西欧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混合式最能够显示西方古襄建筑神韵的是碉楼的柱饰,开平的雕楼汇集了各种古典柱式而又有所变化。除了古典的柱式,还有欧洲文艺复嫩、巴罗克建筑风格的方柱和壁柱也被充分地运用其中。
在碉楼建造高峰期全市多达3000多幢,后由于诸多原因大量废弃,现存碉楼1466幢,分布于不同的城市和乡镇。其中,分布比较广泛的是水口.月山、沙冈、塘口、蚬岗、百合等镇。
开平碉楼是侨乡开平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落,始建于明朝后期,完善于20世纪初,现存1833座,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及中国古典的风格,遍布开平城乡,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千米连绵不断,以塘口、赤坎、百合、蚬冈等镇较为集中。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始于清初,为防涝防匪而建。清末,开平一带土匪集中,制造了大量惨案,连县长也被掳去。1922年12月土匪们打劫至开平中学,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乡团及时赶去营救,救回校长及学生17人。这件事,使当地人意识到碉楼的作用。海外华侨节衣缩食,存够钱财,回乡建碉楼,逐渐形成了近3000座的规模。现存1833座碉楼。
碉楼大多相同,只有大小、高低区别,高的多达七层,矮的也有三层,屋顶造型各有不同,有中西结合、古罗马式、美国城堡式或欧美风格等。
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碉楼之乡——开平。“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xx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刻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为石楼、夯(bèn)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能够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
此刻我与大家一齐游览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等,是典型
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此刻你们能够自由游览。但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不乱涂乱画城墙,不乱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广东开平碉楼导游词4
广东开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距广州110公里,东北距江门市46公里,位于江门五邑中心,是著名的侨乡。数百年来,华侨文化的兴盛和发展,造就了侨乡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民风。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匪盗猖獗,治安混乱;加上河流众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动荡不安,而此时恰是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地出现淘金热,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期,开平许多地区的社会底层民众或被“卖猪仔”,或作为契约华工,或以家庭移民的方式离开家乡,踏上一条未知的天涯之路,很多人从此一去便杳无音信。但中国人“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让那些幸存的“金山伯”们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和娶亲。
“金山伯”们以他们带回来的居住国建筑的印象碎片和从国外寄回来的“普市卡”(乡民叫做“公仔纸”)上印有世界各地风光与不同国家建筑的明信片为依据,边施工边指导工匠建造他们的“理想家园”。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开平兵贼如毛,“金山伯”们不得不考虑建楼兼有居住和防御功能。因此,开平碉楼把中国传统乡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了“金山伯”们的记忆力和土生工匠们想象力的结合物。
在鼎盛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民间一直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
;
开平碉楼的资料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现存1833座,最多时达3000多座,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平市的塘口镇、百合镇、赤坎镇等15个乡镇街道上。这些主要兴建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建筑是民国时期的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见证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更迭的重要产物。
开平碉楼游览攻略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主要布在五个古村落中。自力村与立园、马降龙都是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很值得一去,主要包括铭石楼、叶生居庐、澜生居庐等,配合周围的稻田拍照效果非常好。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恩平碉楼的作用功能
防盗贼
由于当时社会,盗贼蜂起,抢劫盗窃时有发生,为了抵御匪盗,各村集体或个人出钱兴建碉楼,一些华侨和港澳同胞鼎力支持,纷纷捐款资助;1931年,君堂镇茶园村一次遭贼掳劫,华侨子弟郑安三兄弟被掳去,囚禁荒野一间木屋,勒索白银三千元,侨眷迫于无奈,只好东借西筹,筹足三千元,才赎回郑家三兄弟。那时,
台山人精神
作文一:《台山人精神》700字
台山人精神
和苗离不开宽阔的田野;鱼儿离不开清澈的水;因为田野是禾苗的家园,水是鱼儿的家园;我也离不开美丽的台山;因为那里是我的家园;台山是我的家,我爱台山。人人都说台山是华侨之乡,是的,台山的确是华侨这乡!走进台山,你会看到许多学校都刻着华侨的名字:黄浩川先生、黄炳礼先生、马兰芳女士、等等。他们无私的为台山经济,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使台山变得繁茂昌盛,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尊敬的侨胞们情系梓里,省吃俭用,他们把大部分的劳动成果都捐出来,支持家乡的建设,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台山人是伟大的,心胸开阔的,我们因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
回顾历史,我发觉我们台山人是爱国爱民。台山人分布海内外,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能勇敢的站出来。警如,爱国人士——陈宜禧先生。
新宁铁路筹建伊始,陈宜禧先生说:“愤尔时吾国路权,多握外人之手,乃不付绵簿,昌筑宁路。”他以:“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爱
国爱乡。”为召号,昌建新宁铁路,受到县人及海外华侨的支持。筹筑的过程中、他碰到重重主力和许多矛盾,不怕讥笑、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爱国精神一直鼓舞和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海内外华侨为建设祖国和我家乡的不懈努力,尽管铁路被毁了,但巴金散文《机器的诗》,却使新宁铁路存因留在中国文学宝库而得到永生!
一切是陈宜禧先生的丰功伟绩,虽然铁路毁掉了,但这却是一段的美丽的新宁铁路!他是一位建设家乡终身奋斗的爱国者,是一位百折不挠的铮铮铁汉! 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台山人是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
台山是我的家,我爱台山。我爱台山的辉煌历史,爱台山的人杰地灵,爱台山的美好一切!历史已经过去,现在成现在我么眼前的是欣欣向荣的台山。 台山我用写不完的诗来吟诵您。
台山,让我用唱不完的音乐来赞颂,愿您越来越美丽、繁荣、富强!
居正学校五年级:黄颖媚
作文二:《台山人精神》600字台山人精神
台山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我生活在台山,感到好幸福。我们台山人,国内国外齐努力,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使我们这些后辈从小沐浴先辈阳光,快乐的成长。
我们的台山人可伟大了。让我感受最深的,要数我们家乡的陈鹏权爷爷和陈国强伯伯,他们父子俩艰苦奋斗,爱国爱乡,为家乡办了好多的善事,特别是我所在的鹏权校区,是他们父子俩先后捐资一千六百多万建成的。我从学校的宣传栏了解到,他们父子俩在台城、广州等地方也捐资建学校和大楼,真是大慈善家。
鹏权先生父子哪来这么多钱呢?我听家里的老人讲,鹏权先生以前也是一个穷孩子,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不得不到香港打工,由于鹏权先生的勤劳和俭朴,他一步步地从一个打工仔,到做小本生意,又凭借他的智慧,终于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个香港有名大企业家。他的儿子陈国强伯也是好样的,他努力学习,善于经营,他不但把父亲的生意打理得妥妥当当,还不断地做大,比他父亲还要出色,现在他的生意已遍及了好多方面,有石油、房地产、报业、医药等。他的进取精神真是令人佩服。
像鹏权先生父子这样的海外华侨,在台山是好多的,所以我们台山家乡这么美,是和他们分不开的。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出钱出力,真是做到无私奉献的。
现在老一辈的精神,在我们家乡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许多在国内
的台山人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好大的成就。家乡的建设,从以前由华侨来搞的变成了国内的家乡人与华侨一齐来了,我相信,这种精神会继续以扬下去,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好的。
作文三:《台山人精神》500字台山人精神
台山,一个美丽的城市;台山,一个繁荣的地方;台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爱台山。人人都说台山是华侨之乡,没错,台山的确是华侨之乡!是这些华侨,是他们无私的为台山的经济、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使台山变得繁茂昌盛,面貌焕然一新。
台山人的精神包含着十六个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而华侨陈宜禧先生就是有这种精神的人。
陈宜禧先生在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出生。新宁铁路筹建伊始,陈宜禧先生说:愤尔时吾国路权,多握外人之手,乃不付绵簿,昌筑宁路。他以: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爱国爱乡。为召号,昌建新宁铁路,受到县人及海外华侨的支持。筹筑的过程中、他碰到重重主力和许多矛盾,不怕讥笑、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爱国精神一直鼓舞和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海内外华侨为建设祖国和我家乡的不懈努力,尽管铁路被毁了,但巴金散文《机器的诗》,却使新宁铁路存因留在中国文学宝库而得到永生!
除了筹建新宁铁路外,陈宜禧先生一生还有许多丰功伟绩,为台山传下了汗马功劳。备受人们尊敬。新宁铁路最后虽然被毁掉了,但这却是一段美丽的新宁铁路!新宁铁路的建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予台山带来的经济增长十分惊人。因此,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光辉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我们身为台山人,要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陈宜禧先生,他就是一位无私的华侨,就是一位建设家乡终身奋斗的爱国者,就是一位百折不挠的铮铮铁汉!
台城二小六年级:凌雅琪
作文四:《作文:台山人精神》900字我们台山是世纪的新桥乡,我们生活在台山就应该拥有台山人的精神,如果问起台山人的精神是什么?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知道!台山人的精神包括16个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而陈宜禧先生就是拥有台山人精神的典型例子。
陈宜禧先生在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出生。台山落后一直是陈宜禧心结。台山建县400多年来,交通闭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陆路靠手车和轿子,陈宜禧铁了心,要为台山修一条铁路!修铁路?乡亲们目瞪口呆了,广州才刚刚有那小段铁路,听说潮汕也有一条,我们一个县能行吗。积累了修路经验的陈宜禧,似乎涌出满肚子的话,向乡亲慢慢讲解那两条轨道的远景,朦胧中,大家也似乎听见了汽笛的呼啸,远景渐渐移近、明朗起来。回乡才4个月,陈宜禧邀集乡亲,成立新宁铁路筹备处,起草一系列文件,强调“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县人自办。”他打过算盘———到美国、加拿大甚至香港筹集资金,县内的铁路只要五六十万元。从1905年起,白发苍苍的陈宜禧迈开双腿集资了,口号很简单:“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无数的海外华侨为此感动,为了家乡那遥远朦胧而美丽的家乡,把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捐献出来。多年在美国、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铁路,一年一年富强,自己家乡却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开腿,华侨含着悲痛也怀着热情纷纷捐献,捐款达到275万8412元,超出了原计划四倍。
铁路终于向前延伸了,开始公益到斗山的59公里在1908年通车,第二段公益到江门50公里在1913年通车,到1920年3月20日,台城至白沙完工,28公里,三段总长133公里。在经过陈宜禧先生努力下,台山的第一条铁路终于完工了。由此以后台山的交通慢慢开始发达起来,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进工,所以本地人就将铁路破坏掉。虽然铁路没了但是陈宜禧先生的功德人们永生永世也忘不了,为了纪念陈宜禧先生,人们就为陈宜禧先生建铜像,当时陈宜禧诙谐地说:不,我怕日晒雨淋。那句话传至今天,细心的乡亲们就特地加盖一个“棚子”,让老人家安乐地看着家乡一年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 ?小 荷 作文网
陈宜禧先生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您,您是台山人精神的代表。“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台山人独有的精神!
作文五:《弘扬台山人精神》1000字我们住在台山,我们是台山人,我们在说台山话。但是,正如我们泰山人一样,如何发 扬爱国爱情,自力更生,开拓台山人的精神呢?
我相信大家都不熟悉吴顺德的名字吧!台山县吴顺德是妇女儿童,他出生于香港陆海通 有限公司经理,香港马克思美食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35年,吴顺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 学商业经济系,同年应邀请香港璐海堂有限公司,在公司六家酒店办公,当会计经理开始他 的生活奋斗。 由于老板赞赏, 很快被任命为陆海通公司经理。 然后以优异的表现进入董事会, 成为董事会中最年轻的成员,并已担任职位。
吴顺德事业,进入桑树的心脏。在泰山,他捐赠了一个青年教育中心,小学,中学,中 学和其他教育基地,同时图书馆,医院,报纸等建筑,也投入了很多钱。此后,他转向高等 院校建设,在江门五一大学,广州岭南大学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等。他捐了 资助的文化教育事业, 累计捐款超过 6000万港币, 建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 一站式教育 设施, 形成吴顺德文化教育系列。 他还捐了很多医院。 捐赠了 40多个项目, 泰山改革开放以 来,捐赠了最大的旅行以外的人。这些项目的建设,泰山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他被授予江门市泰山特别贡献奖的振兴,荣誉公众,江门市,特别贡献荣誉等 奖励。
吴顺德也有良好的节俭习惯。吴顺德是香港餐饮业的院长,但跟吴顺德吃饭的人说,他 家是吃普通蔬菜,不值钱的。吴顺德通常每餐都是一条鱼,一盘菜,一碗汤,一碗米饭。吴 顺德住在香港是老楼,穿着旧衣服。一次,他回家和泰山儿童宫负责对话,儿童宫官员说, 因为经常有外国客人和领导来参观, 打算为每个老师做 1000元衣服, 专门为接待。 吴顺德打 电话给负责人猜他的衣服值多少钱, 不少于 1000元, 对吧?官员说。 吴顺德将西装的底部出 来,看见了 粘贴日期是 1963年。他说:穿着不一定华丽,只要你干净,整洁的线上,人 不在外表。吴顺德每件衣服都穿了几十年,不适合改变,大领不能改衣领,每条裤子都换了 好几次,不仅换衣服,连帽子都换了。一堆海角他穿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发现了一个狭窄 的,不要继续下去,吴太太找到了那种颜色的面料,不得不找到一块比原来的颜色更浅的布 一个小三角形插在帽子的中间。吴顺德像不可思议的,出去穿,也很高兴地说:这是最新的 时尚在巴黎,香港只有一个。他真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台山人模型啊!
自力更生, 爱国爱情, 开拓了台南人在吴顺德先生的精神, 反映了最生动。 前人的努力, 以及后代的利益。我们不应该满足他们的希望。
作文六:《作文:台山人精神》1200字发扬台山人精神,共创台山美好明天
台山市世纪的新侨乡,我们住在台山,生活在台山。可是,你知道什么是台山人精神吗?
台山人精神包含着十六个字:“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爱国爱乡,无私奉献。”? ?小 荷 作文网
近年来,台山市经济蓬勃发展,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可喜人的进步。在台山的各项层中,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人物,由于他们有的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为家乡发展尽心尽心,有的努力钻研科技技术,研发新产品,获得了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有的致富后不忘家乡,出钱出力,带领家乡亲人同走富裕路;有的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在基层岗位上,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伸手群众的爱戴,他们艰苦创业、敢于拼搏,刻苦勤奋爱岗敬业,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情系桑梓爱国家乡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他们的事迹在侨乡大地上广为床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台山人精神。”
像这样的具有台山人精神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梅贤添先生是端芬镇海阳村委会和乐村,朱丽清女士是三八镇同庆村委会山腰村旅美乡亲。两人自1956年结婚后,几经奋斗,事业蒸蒸日上,可他们的爱乡之情是何等真切啊!于1967年独资经营新华都饭店(现为利口福粥面烧腊专家),到1988年再与朋友集资增开福临门大酒楼,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他俩先后捐资支持家乡文化、教育、医疗、敬业、修桥、筑路等30多项事业,捐资近500万,梅贤添先生荣获台山市人民 *** 颁授的“振兴台山贡献奖”等。
还有,张金荣从事业乡邮21年的邮递工作,他在乡镇邮递路上跋涉了近40万公里,相当于沿着地球赤道走了近10圈。21年来,他从来没有错过一次班,投递各类报荆邮件从没错过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正是他的出色,2000年张金荣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时,他又被评为省标兵 *** 员。
1985年初,20岁出头的张金荣怀着对邮递工作的热爱,来到赤溪邮政支局当了一名乡邮代办员,虽然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他负责的邮路是当时条件最艰苦的邮线,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张金荣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从未出过差错。对于一些判刑的信件,张金荣总是尽心尽力逐家逐户去询问,尽可能找到收信人。台山市邮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张金荣长期在邮路上劳碌奔波,而且患有风湿病、胃病等,该局曾将他调整到营业员岗位。但是,没过了几天,当地的干部群众纷纷上门要求让张金荣重回邮路,继续为他们服务,在赤溪镇工作。张金荣还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代购员,”一些边远村民出入购物不方便,张金荣利用每天往返便利,主动帮助他们代买,以及办理一些邮政。工作虽然艰苦,但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难道这不是台山人精神吗?
“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这就是台山人精神,这种精神的力量真是让人吃惊,让世界震撼!台山人精神,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承台山人精神,继续开来,共创更加辉煌的灿烂的美好台山。
作文七:《弘扬台山人精神》700字尊敬的市长先生: 您好!请原谅我在百忙之中对您的打扰。我是台城中心小学六(一)班的学生苏婉莹,今天,我想和您谈一下我对台山人精神的几点看法。 大家都知道,台山人的精神是“爱国爱乡、自立自强、开拓开放”,但如何去做好这几个字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台山是我国着名的侨乡,遍布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一直都有“海内外两个台山”的说法,每年接待的海外乡亲成千上万,所以,每当台山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快消息就会传播到世界各地了。换句话说,台山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世界的关注。 但是,请大家留意下身边,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不文明、不卫生、不和谐的场面。街上随便吐痰、随便乱丢垃圾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过马路的、讲话粗口的、对顾客态度冷淡的……你看在人工湖、石花广场上、体育广场上,这些都是人们休憩的地方,但是人们的不自觉,造成了满地的垃圾,这些,不但影响了市政容貌,影响人们的健康,还会对台山的城市形象受到损害,让海外的乡亲失望。 所以,我们要从实际行动去弘扬台山人的精神,“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每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发现身边的人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的去提醒。这样,我们就会见到一个文明、卫生、和谐的台山,让海内外都感到自豪的台山。这就是我的看法。最后,祝市长先生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此致敬礼! 台城中心小学六(一)班苏婉莹敬上 2012-11-16六年级:苏婉莹
作文八:《台山人精神》1300字台山人精神
台山是世纪的新侨乡,我们住在台山,生活在台山。可是我们都有台山人精神吗,在这一处,我们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台山人精神包含有十六个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陈宜禧先生就有这这种精神了。
陈宜禧先生在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出生。台山落后一直是陈宜禧心结,陈宜禧先生本打算有钱回台山搞纺织业。台山建县400多年来,交通闭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陆路靠手车和轿子,光绪起就不断有华侨注入资金改善交通。陈宜禧铁了心,在家乡不再搞纺织而搞铁路。修铁路,乡亲们目瞪口呆了,广州才刚刚有那小段铁路,听说潮汕也有一条,我们一个县能行吗。积累了修路经验的陈宜禧,似乎涌出满肚子的话,向乡亲慢慢讲解那两条轨道的远景,朦胧中,大家也似乎听见了汽笛的呼啸,远景渐渐移近、明朗起来。回乡才4个月,陈宜禧邀集乡亲,成立新宁铁路筹备处,起草一系列文件,强调“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县人自办。”他打过算盘———到美国、加拿大甚至香港筹集资金,县内的铁路只要五六十万元。从1905年起,白发苍苍的陈宜禧迈开双腿集资了,口号很简单:“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无数的海外华侨为此感动,为了家乡那遥远朦胧而美丽的家乡,把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捐献出来。多年在美国、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铁路,一年一年富强,自己家乡却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开腿,华侨含着悲痛也怀着热情纷纷捐献,捐款达到275万8412元,超出了原计划四倍。
路终于向前延伸了,开始公益到斗山的59公里在1908年通车,第二段公益到江门50公里在1913年通车,到1920年3月20日,台城至白沙完工,28公里,三段总长133公里。每个车站候车分男女两室。(那还是清朝,男女授受不亲嘛。) 1929年,铁路归回民办,财政一度好转,至1932年每年赢利20万—40万元。可是,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侨汇减少,农村经济萧条,很快就使铁路再亏损。1935年后,许多投资者都收不到股息。而日寇进入珠三角后,铁路受到日机几十次猛烈轰炸。每次都全民动员,最多两天填平路基,铺好枕木,让交通恢复。1938年12月12日,第一次接国民党第四军驻江门办事处负责人徐景唐电令,限年底前破坏铁路,于是开始拆大江桥和冲篓桥;1939年江门失守,本地人第二次再破坏铁路,沿路抽人拆铁轨藏在各乡,后更把23782根运往广西修黔桂铁路,枕木就作为工钱分掉。1940年又来命令,5天内把路基彻底破坏,结果使铁路完全被摧毁。
岁月悠悠,时光匆匆,中国走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
1984年9月26日,高1米80的身穿长袍马褂的陈宜禧全身铜像,在台城花坛中央落成,铜像上方,还盖有一个花岗岩的亭子为他遮挡。当年,新宁铁路董事局要为陈宜禧建铜像,陈宜禧诙谐地说:不,我怕日晒雨淋。那句话传至今天,细心的乡亲们就特地加盖一个“棚子”,让老人家安乐地看着家乡一年年翻天覆
地的变化吧
新宁铁路的建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予台山带来的经济增长十分惊人。因此,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光辉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我们身为台山人,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
“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这就是台山人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能量非常惊人,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决胜法宝。
作文九:《台山人精神征文》1200字新宁中学 初一 14 班 黎丽华
我们都生活在台山,我们都是台山人,我们都说着台山话。但是,身为台山 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爱国爱乡、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呢? 相信大家都对伍舜德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伍舜德在台山是妇孺皆知的,他 生前任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经理, 香港美心食品集团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 1935 年,伍舜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商业经济学系,同年应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邀请 赴港,就任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当司理会计,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历程。因得 上司赏识,很快被委任为陆海通公司经理。后又以优异的实绩进入董事会,成为 董事会中最年轻的一员,并一直担任该职至病逝。 伍舜德事业有成而心怀桑梓。在台山,他先后捐建了少年宫、小学、中学、 中等专业学校等教育基地,同时对图书馆、医院、报馆等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 的资金。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高等学校建设,先后投入巨资给江门五邑大学、 广州岭南大学兴建教学楼、图书馆等。他捐资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累计捐资六千 多万港元,建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教育设施,形成了“伍舜德 文化教育系列” 。他还捐建了许多医院。捐建的项目达四十多项,是台山改革开 放以来捐献最多的旅外乡亲。这些项目的修建,对台山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 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先后被授予“振兴台山特殊贡献奖”“江门市荣 、 誉市民”“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 伍舜德还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伍舜德是香港饮食业的泰斗,但跟伍舜德 一起吃过饭的人说,他吃的都是家乡普通的菜蔬,不值什么钱。伍舜德平时每顿 饭是一块鱼、一碟菜、一碗汤、一碗饭。伍舜德在香港住的是旧洋楼,穿的也是 旧衣装。一次,他回乡和台山少年宫负责人交谈时,少年宫负责人表示由于经常 有外宾和领导来参观, 打算为每个老师做套 1000 元左右的西装, 专门用于接待。 伍舜德叫该负责人猜猜他身上的西服值多少钱, “不少于 1000 元吧?”该负责 人说。 伍舜德将西服的底衬翻出来, 只见上面贴着的订做日期是 1963 年。 他说: “穿着不一定要华丽,只要你干净、整洁就行,人在质不在貌。 ”伍舜德每件衣 服一穿就是几十年,不合身就改,大领不行就改小领,每条西裤都改好几次,不 但衣服改,连帽子都改。一顶绒帽他戴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发现窄了,戴不下 去, 伍太太找来找去找不到那种颜色的布料, 只好找了块比原来颜色浅一点的布, 剪成小三角形加插在帽子中间。伍舜德喜欢得不得了,出门戴着,还高
兴地说: “这是巴黎最新流行款式,香港仅此一件。 ”他真是个令人敬仰的台山人典范啊! “自立自强、爱国爱乡、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在伍舜德先生的身上体 现得淋漓尽致。前辈们的努力,为的就是造福子孙后代。而我们就更不应该辜负 他们的希望。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多做好事,报效祖国,报效家乡,大力弘扬 台山人可贵的精神!做个真正的台山人!
台山人精神
台山是华侨之乡,我们作为台山人,就应该弘扬台山人的精神。那么台山人的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
你们认识陈宜禧先生吗?他就是一个具有台山精神的人。陈宜禧先生关心家乡的发展,他看到国外发展形势,深知祖国落后,家乡的贫穷。台山建县400多年来,交通堵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光绪起就不断有华侨注入资金改善交通。陈宜禧先生铁了心,在家乡不再搞纺织而搞铁路。修铁路?乡亲们听得都目瞪口呆了。积累了修路经验的陈宜禧,向乡亲们慢慢讲解那两条轨道的远景。朦胧中,大家也似乎听见了汽笛的呼啸,远景渐渐移近、明朗起来。回乡才4个月的陈宜禧邀集乡亲,成立新宁铁路筹备处,起草文件,强调“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陈宜禧从集资到动工,不辞劳苦,吃苦在前,他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永远记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学习。
在陈宜禧与大家的努力下,台山的第一条铁路终于完工了。从此以后台山就慢慢发达起来,但由于以前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所以这里的人不得不将铁路破坏掉。虽然铁路没了,但是陈宜禧先生的功德人们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都记在自己的心中。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我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平常除了学习,就只知道玩,很少关心家乡的发展和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今天,通过学习陈宜禧的事迹,让我对台山人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陈宜禧先生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您,您是台山人精神的代表。““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这就是我们台山人宝贵的精神,我要像你一样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家乡美好的明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台山人精神
弘扬台山人精神
我们都生活在台山,我们都是台山人,我们都说着台山话。但是,身为台山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爱国爱乡、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呢?
相信大家都对伍舜德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伍舜德在台山是妇孺皆知的,他生前任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经理,香港美心食品集团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1935年,伍舜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商业经济学系,同年应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邀请赴港,就任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当司理会计,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历程。因得上司赏识,很快被委任为陆海通公司经理。后又以优异的实绩进入董事会,成为董事会中最年轻的一员,并一直担任该职至病逝。
伍舜德事业有成而心怀桑梓。在台山,他先后捐建了少年宫、小学、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等教育基地,同时对图书馆、医院、报馆等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高等学校建设,先后投入巨资给江门五邑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兴建教学楼、图书馆等。他捐资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累计捐资六千多万港元,建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教育设施,形成了“伍舜德文化教育系列”。他还捐建了许多医院。捐建的项目达四十多项,是台山改革开放以来捐献最多的旅外乡亲。这些项目的修建,对台山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先后被授予“振兴台山特殊贡献奖”、“江门市荣誉市民”、“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伍舜德还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伍舜德是香港饮食业的'泰斗,但跟伍舜德一起吃过饭的人说,他吃的都是家乡普通的菜蔬,不值什么钱。伍舜德平时每顿饭是一块鱼、一碟菜、一碗汤、一碗饭。伍舜德在香港住的是旧洋楼,穿的也是旧衣装。一次,他回乡和台山少年宫负责人交谈时,少年宫负责人表示由于经常有外宾和领导来参观,打算为每个老师做套1000元左右的西装,专门用于接待。伍舜德叫该负责人猜猜他身上的西服值多少钱,“不少于1000元吧?”该负责人说。伍舜德将西服的底衬翻出来,只见上面贴着的订做日期是1963年。他说:“穿着不一定要华丽,只要你干净、整洁就行,人在质不在貌。”伍舜德每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不合身就改,大领不行就改小领,每条西裤都改好几次,不但衣服改,连帽子都改。一顶绒帽他戴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发现窄了,戴不下去,伍太太找来找去找不到那种颜色的布料,只好找了块比原来颜色浅一点的布,剪成小三角形加插在帽子中间。伍舜德喜欢得不得了,出门戴着,还高兴地说:“这是巴黎最新流行款式,香港仅此一件。”他真是个令人敬仰的台山人典范啊!
“自立自强、爱国爱乡、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在伍舜德先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辈们的努力,为的就是造福子孙后代。而我们就更不应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多做好事,报效祖国,报效家乡,大力弘扬台山人可贵的精神!做个真正的台山人!
五邑形成于什么时候?
侨乡是华侨在中国的故乡,是华侨在祖国的“根”。五邑侨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显示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色。从总体看,五邑侨乡的形成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唐至宋、元时期是第一个发展阶段,为孕育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第二个发展阶段,为发展期;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是第三个发展阶段,为高潮期;民国初年至抗战期间是第四个发展阶段,为成熟期。其中,一战结束后至抗日战争五邑沦陷前(1918-1939年),五邑侨乡正式形成,这是解放前五邑侨乡最繁荣的时期。
从五邑侨乡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这样几个显著的特色:
第一,人民出洋的历史比较久远。
第二,旅居海外的华侨人数众多,其分布广泛而又集中(以美洲居多)。
第三,国内的归侨、侨眷人数比较多。
第四,侨汇收入数额比较大且成为国内眷属生活开支的重要(甚至主要)来源。
第五,商贸经济比较活跃,市场比较繁荣,侨眷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第六,华侨积极投资兴办实业,促进侨乡经济发展。
第七,华侨踊跃捐资举办公益事业,文化教育和体育卫生事业比较发达。
第八,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风比较开放,对外交往比较频繁。
我们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抗日战争五邑地区沦陷前的20年时间里,五邑侨乡正式形成,就是因为在这20年里,这8个方面的特色在五邑侨乡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五邑地区(尤其台山、开平)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繁荣景象。当然,这些特色是相对而言的,在五邑各市、各乡镇,有的地方可能在某几个方面较为突出,而在另外的几个方面可能不那么突出,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五邑侨乡形成的过程也不例外。一般地说,五邑中,台山和开平两市这几方面的特色显示得更为充分一些,新会和恩平两市次之,鹤山市再次之。
五邑之所以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侨乡,我们认为,这8大特色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已经对其中的一些特色,如人民出洋的历史较久远,华侨人数众多,归侨和侨眷人数较多,华侨热心支持家乡的经济与文化建设等作了详细叙述。这里,我们仅就侨汇收入、商贸经济的发展和民风开放等几个特色作一些分析。一侨汇收入数额巨大
华侨汇款(简称侨汇)是我国旅居海外的华侨从事各种职业所得,主要用于赡养国内眷属的生活用款。此外,侨汇的用途还包括投资实业和捐建慈善公益事业。从清末民初开始,侨汇就源源不断地流人五邑侨乡;至抗战全面爆发前,侨汇额达到历史的高峰。据有关资料,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侨汇总额为35.1亿美元,年均近4200万美元。(1)五邑籍华侨占有多大比重,未见有确切资料,但估计数额巨大。在五邑各县,台山的侨汇收入最多,开平次之,新会、恩平、鹤山又次之。以台山县为例,1929年以前,每年的侨汇在千万美元以上,占当年全国侨汇总数的1/8(全国每年8100多万美元),1930年猛增至3000万美元左右,几乎占全国侨汇(9500万美元)的1/3。从1931—1937年,绝大多数年份的侨汇都高于1930年,1937年达到1.8亿美元,为台山侨汇收入最多的一年。(2)这些数字是十分惊人的。
侨汇的大量流人,为侨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更成为侨眷重要(有的地方更成为主要)的生活开支来源。侨汇的多寡,汇兑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侨产生活的安定与否、侨乡社会的稳定与否,这是五邑侨乡最主要的特色,是五邑侨乡形成的物质基础。光绪二十一年(1895)出任新宁知县的李平书在其著述《宁阳存牍》中曾这样描述:“宁邑地本瘠苦,风俗素崇俭朴。自同治以来,出洋之人多获资回华。营造屋宇,焕然一新。服御饮食,专尚华美。婚嫁之事,犹斗靡夸奢,风气大变。”[1]这段描述告诉人们:第一,自同治以来,台山华侨的汇款便大量流人家乡;第二,由于侨汇的大量流人,侨乡的面貌“焕然一新”、“风气大变”。
二商贸经济畸形发展
侨汇流入五邑城乡后,广大侨眷把这笔钱主要投入市场,或购买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或建房置田,促进了地产业的发展;或供养子女上学读书,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侨乡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使五邑侨乡在20-30年代一度出现繁荣兴旺的局面。当时,在五邑大地,尤其台山、开平,出现富甲一方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购买力,各类商店纷纷涌现,新的墟镇不断增加,尤以台山发展最快速。其间,全县共有106个墟镇。华侨众多的端芬镇,除山底墟以外,在方圆两公里内竟有大同市、汀江墟、那泰墟、西廊墟和塘头墟5个集市,大同市、汀江墟同在大同河旁,彼此连接,十分兴旺。山底墟更有“老虎墟”之称,每逢墟日,货如轮转,成交非常活跃,从四乡运来交易的物资顷刻间便被抢购一空。除五邑的各县城台城、苍城、会城、恩城、沙坪外,还有台山的斗山、都斛、广海、白沙、公益、大江、水步、四九、冲蒌、海口埠、新昌、荻海;开平的赤坎、蚬冈、百合、塘口;新会的古井、沙堆、棠下;恩平的江洲、圣堂、君堂;鹤山的鹤城、雅瑶等墟镇,都很繁荣兴旺。台城可算得上五邑地区最繁荣的县城之一,据1N6年统计,其人口2.2万人,有金铺31间、私人银号26家、百货商店162家、茶楼酒店及冰室299间、旅店20间、戏院2间。商店为骑楼式建筑,道路纵横交错,入夜万灯齐亮,光芒四射,霓虹灯饰,五颜六色,街道上人群熙攘。在集市贸易日,附城周围的老百姓进城做买卖,更把全城挤得水泄不通。台城被称为“小广州”,是五邑侨乡商贸经济发展的缩影及代表。
值得指出的是,侨汇的大量汇人使侨乡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即消费性的商贸经济。当年侨乡为数不多的社会生产部门没有、也不可能去利用这批资金发展和扩大生产;况且当时中国的银行信贷机构也不健全,不足以融集私人资金,侨户们为了满足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很自然地便把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个人消费方面。
侨汇的大量汇人还为侨乡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食汇者阶层,有的学者称之为“安逸的绅士阶级”。一些侨属纨挎子弟认为,“牛耕田,马食谷,老豆(父亲)赚钱儿享福”乃天经地义,他们依靠丰厚的侨汇收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少数人还染上嫖、赌、饮、吹的恶习。侨汇的消极影响一面,我们不容忽视。三外采文化影响深刻,民风比较开放
五邑侨乡近邻港、澳,自民国以后,海外华侨同祖国及家乡的往来日益频繁,西方的思想意识、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也随之传人侨乡,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生活方式上,清朝以来,男士们喜穿唐装、长衫长裤、长袍马褂,民国以后则换成了西装、中山装、青年装,显得潇洒活泼;女士们的大襟衫、宽袍大袖被夏威夷装西裤、对胸衫、纱笼裙、花布衣取代,显得艳丽夺目。商店里的冷饮、西式点心,成为时尚。居住方面,到处兴建“洋楼”,很多侨眷告别了古旧的房舍。20年代以后,自行车(邑人叫“单车”、“脚踏车”)、摩托车(邑人叫“差古鲁”、“撞狗”)传人侨乡,成为富裕侨户和商人代步的交通工具及富贵身份的标志。
其次,先进科学技术的传人,体现在建筑艺术上,是中西合璧,钢筋、水泥(邑人称“红毛泥”,意即西方“红毛佬”的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应用,大量“洋楼”的出现;火车、汽车、电灯、电话的传人;所办实业之机器设备多购自国外,采用西方的股份制方式进行集资、成立董事会进行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美国式教育制度的推行等,都说明西方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方法已传人五邑侨乡,不仅对侨乡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商品意识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是五邑侨乡对外交往频繁的结果。
再次,外来语的融合与使用。五邑籍华侨虽然很多人是文盲,但他们在海外谋生的时间较长,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学会几句很蹩脚的英语。回乡时,他们在交谈中常有意无意地讲出一些最常用的英语,如OK、yes、no、good等(详见表11—3),乡人尤其年轻人感到好奇,也跟着“金山伯”学讲带有浓重四邑口音的英语,并以此为时髦。外来语便慢慢地融人了四邑话中,既丰富了人们的用语资源,又加强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并造就了“半唐蕃”的侨乡语言文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西方生活方式的传人,对侨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民风渐人奢靡,冠婚之费,动数百金”,一些富裕侨户的子弟游手好闲,怕艰苦,讲享受,甚至染上嫖、赌、饮、吹的恶习,令人痛惜不已!台山民谣所唱:“仔狂,有书唔读随街荡,终须荡去巷,输尽家财还被绑。”表11—3四邑侨乡外来语使用情况举例
┌———┬————————┬——————┬———————┐
│ 类别│ 四邑音译的英语│ 英语原词│ 词 意 │
├———┼————————┼——————┼———————┤
│ │骨 │Good │好 │
│ ├————————┼——————┼———————┤
│ │伟里骨 │Veryg00d │很好 │
│ ├————————┼——————┼———————┤
│ 日│拜拜 │Bye-bye │再见 │
│ ├————————┼——————┼———————┤
│ 常│梳化 │Sofs │沙发 │
│ ├————————┼——————┼———————┤
│ 生│朱古力 │~late │巧克力 │
│ 活│ │ │ │
│ ├————————┼——————┼———————┤
│ │老缅 │Oldman │老人 │
│ ├————————┼——————┼———————┤
│ │士胆 │Stamp │邮票 │
│ ├————————┼——————┼———————┤
│ │市的 │Stick │拐杖 │
├———┼————————┼——————┼———————┤
│ │摩达 │Motor │发动机、电动机│
│ ├————————┼——————┼———————┤
│ │士巴啦 │Spanner │扳手 │
│ 工│ │ │ │
│ ├————————┼——————┼———————┤
│ │呔 │Tyre │轮胎 │
│ ├————————┼——————┼———————┤
│ │吉普 │Jeep │军车 │
│ 具│ │ │ │
│ ├————————┼——————┼———————┤
│ │的士 │Taxi │轿车 │
│ ├————————┼——————┼———————┤
│ │差古鲁 │Motor—cycle│摩托车 │
├———┼————————┼——————┼———————┤
│ │斩波 │Jumpball │跳球 │
│ ├————————┼——————┼———————┤
│ 球│骨波 │Goodball │好球 │
│ ├————————┼——————┼———————┤
│ 类│嗒布鲁 │Double │持球、走步 │
│ ├————————┼——————┼———————┤
│ 运│斗晒 │Outside │界外球 │
│ 动│ │ │ │
│ ├————————┼——————┼———————┤
│ │迁晒 │Change side │交换场地 │
│ ├————————┼——————┼———————┤
│ │郎说 │Long shoot │远投(篮球) │
└———┴————————┴——————┴——————┘
“银仔白,金仔黄,唔好呀哥花精光,卖田拆屋唔够使,爷娘痛哭嫂投塘。”这些就是侨乡人民痛惜年青一代沉沦的心态写照。二是崇洋媚外的思想比较严重,一些人言必称美国,盲目模仿和追求西方的物质享受和生活方式,有的人甚至数典忘祖,说(做)出有辱国家、民族、祖先的话(事),从而受到乡人的唾骂。1932年,《新宁杂志》曾发表署名文章,对这种陋习口诛笔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弘扬台山人精神_1200字
我们都生活在台山,我们都是台山人,我们都说着台山话。但是,身为台山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爱国爱乡、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呢?
相信大家都对伍舜德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伍舜德在台山是妇孺皆知的,他生前任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经理,香港美心食品集团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1935年,伍舜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商业经济学系,同年应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邀请赴港,就任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当司理会计,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历程。因得上司赏识,很快被委任为陆海通公司经理。后又以优异的实绩进入董事会,成为董事会中最年轻的一员,并一直担任该职至病逝。
伍舜德事业有成而心怀桑梓。在台山,他先后捐建了少年宫、小学、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等教育基地,同时对图书馆、医院、报馆等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高等学校建设,先后投入巨资给江门五邑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兴建教学楼、图书馆等。他捐资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累计捐资六千多万港元,建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教育设施,形成了“伍舜德文化教育系列”。他还捐建了许多医院。捐建的项目达四十多项,是台山改革开放以来捐献最多的旅外乡亲。这些项目的修建,对台山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先后被授予“振兴台山特殊贡献奖”、“江门市荣誉市民”、“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伍舜德还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伍舜德是香港饮食业的泰斗,但跟伍舜德一起吃过饭的人说,他吃的都是家乡普通的菜蔬,不值什么钱。伍舜德平时每顿饭是一块鱼、一碟菜、一碗汤、一碗饭。伍舜德在香港住的是旧洋楼,穿的也是旧衣装。一次,他回乡和台山少年宫负责人交谈时,少年宫负责人表示由于经常有外宾和领导来参观,打算为每个老师做套1000元左右的西装,专门用于接待。伍舜德叫该负责人猜猜他身上的西服值多少钱,“不少于1000元吧?”该负责人说。伍舜德将西服的底衬翻出来,只见上面贴着的订做日期是1963年。他说:“穿着不一定要华丽,只要你干净、整洁就行,人在质不在貌。”伍舜德每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不合身就改,大领不行就改小领,每条西裤都改好几次,不但衣服改,连帽子都改。一顶绒帽他戴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发现窄了,戴不下去,伍太太找来找去找不到那种颜色的布料,只好找了块比原来颜色浅一点的布,剪成小三角形加插在帽子中间。伍舜德喜欢得不得了,出门戴着,还高兴地说:“这是巴黎最新流行款式,香港仅此一件。”他真是个令人敬仰的台山人典范啊!
“自立自强、爱国爱乡、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在伍舜德先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辈们的努力,为的就是造福子孙后代。而我们就更不应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多做好事,报效祖国,报效家乡,大力弘扬台山人可贵的精神!做个真正的台山人!
?
广东江门台山市新宁中学初一:黎丽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